去过开普敦的人大概都听说过Khayelitsha,南非最大的贫民区之一,是这座美丽的欧式城市郊外的另一幅城市镜像。
沿着N2公路从开普敦市区车行四十多分钟,现代化的都市的风光渐渐褪尽,取而代之的是连绵成片的简易住房,这些房屋大多由铁皮搭成,歪歪扭扭,破破烂烂。这些看上去风吹即倒的房子难以数计的在公路的两边铺展开去,形成一大片望不到边际的贫民聚居区,南非人称之为Township。
Township的形成,是南非种族隔离时代(Apartheid)的产物。从1957年宣布执行Group Areas Act开始,开普顿成为南非执行隔离制度最严格的城市之一。居民被按照种族和肤色分为,白人,黑人,有色人种和印度人,不同种族的生活居住活动被严格隔离,黑人被严禁到城市里生活。1923年,开普敦郊外的Langa Township渐成规模,形成市郊的第一个黑人聚居区。
到了1987年,要求黑人携带通行证以限制流动的《通行证法》(Pass Laws)被废除,大批的贫穷黑人涌向市区寻找工作,开普敦的Township渐渐人满为患。于是在1985年,政府将Khayelitsha作为新的聚居区管理起来,并要求更多的黑人和有色人种迁移至此。
在科萨语中意为“New Home”的Khayelitsha居民中,90%以上的黑人,8%左右是有色人种,还有极少数的白人,大都是中低收入者。据非官方统计,如今的Khayelitsha人口超过一百万,占开普敦中人口的将近四分之一。
即使到今天,在Khayelitsha最贫困的居住区域中,仍鲜有现代化的市政服务设施,大片的居民区是随意搭建的窝棚,有些没有水电供应,甚至没有像样的道路,居民在临时的路边摊和铁皮房里买卖生活用品,获得生活服务。
Khayelitsha里的居民,有些往返于开普敦市区工作,更多的是在区域内谋生,但即使在工作日,仍然可以看到许多无所事事的青年人,三五成群的闲坐在自己的铁皮屋子外,闲散无趣。据2005年的统计,Khayelitsha大概有80%的居民处于无业状态,这些集中的青年失业人口,也成了Khayelitsha最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。
不过,随着生活的逐渐改善,Khayelitsha也形成了不同档次的居住区域。有些人有了一定的财力后把窝棚改建成独立的住房。也有政府建的独立住房提供给穷人居住,还有更高级的住房,需要通过贷款买。开普敦市区一栋房子的价格大概在100万兰特,在khayelitsha,一栋新建的商业住房大概在20-30万。
中等收入阶层的成长,使Khayelitsha的居住环境逐渐改善,一些区域出现了规整的街道和院落,以及质量相当不错的学校。一些国际组织也参与到住房改建的工作中,试图为更多的穷人提供更好的住宅条件。
Khayelitsha是南非社会的一个缩影,有些人安于现状,有些人期待改善。带我们参观的司机Goldfrey是Khayelitsha最早的一批居民之一,如今他住在另一个Township Langa,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,他对生活的改变充满希望。在指引我们参观的过程中,他不停地说,情况在慢慢变好,虽然这里还有许多人生活在只能基本满足避风挡雨的情况之下,但更多的人在开始憧憬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屋。一切都在变好,他说,虽然比许多人期盼的要缓慢的多。。。
0
推荐